聯系我們


學院辦公室:89534639

學生工作辦公室:89534640

89534638

重點實驗室:89534290

實驗室辦公室:89534104

協同創新中心:80570780

《論黨的青年工作》專題教育培訓---實踐部學習分享 第五期 第一彈

2022-11-21  點擊:



《論黨的青年工作》專題教育培訓

---實踐部學習分享

第五期 第一彈



學習心得
《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 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的回信》
22級應用統計專業 周欣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黨的未來和希望。代表廣大青年、赢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确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規律,加強黨對青年工作的領導,召開黨的曆史上第一次黨中央的群團工作會議,出台新中國曆史上第一個青年發展規劃,印發黨的曆史上第一個以黨中央名義發布的少先隊工作文件,部署共青團改革,推動青年工作取得曆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黨的青年工作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黨的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務、職責使命、實踐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培養什麼樣的青年、怎樣培養青年,建設什麼樣的共青團、怎麼建設共青團等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青年工作的重要文稿60篇涵蓋了關心青少年兒童成長的各個方面,其中一篇讓我感慨良多。

在《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二〇〇九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的回信》中,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必須要樹立遠大理想。青年志存高遠,才能激發奮進潛力。青年一代要練就過硬本領。青年人應該有敢于直面困難,挑戰自我的精神。

青年要修煉刻苦鑽研學習的“勤學之心”,拓寬業務本領成為基層工作“多面手”。基層工作龐雜淩亂,涉及面廣,遇到的情況和問題各式各樣,但都與群衆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作為基層青年要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真抓實幹、履職盡責的方式方法,時刻保持“小學生”心态,發揚“鑽”和“研”精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在學習上下功夫,在工作中見真章。“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在不斷學習中,增強幹事本領。青年要傾聽群衆呼聲,與人民群衆的緊密聯系起來。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是我們這一代青年人的“新長征”,敢于擔當,拼搏進取,長路漫漫,任重道遠。

青年要修煉勇敢肩負責任的“擔當之心”,解決急難險重崗位的複雜問題。基層會有很多矛盾,作為基層青年要堅持遇事不避、見事不躲的原則,敢于化解複雜矛盾問題。克服思錯誤,彌補自身不足,将群衆主動上門變為基層青年主動上門,紮紮實實地将工作做好,徹底根除不良習慣。人民的生活中出現的事情都不是小事,青年要在第一時間向他們伸出援手,做到事無巨細、身體力行。青年人敢于擔當的勇氣,沖鋒在前、拼搏不止、鬥志昂揚,肩擔重任,努力工作。

青年要做到一切為了人民,克服基層一線艱苦的工作環境。基層一線是青年增長見識、錘煉本領的“練兵場”,青年要到艱苦環境中去在基層的廣闊舞台上磨煉意志、增長才智,苦練能幹事、幹成事的真本領,在基層的中淬煉意志,努力拼搏,努力成為新時代新青年。基層工作要結合實際,青年在面對群衆提出的各式問題時,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急群衆之所急,想群衆之所想,積極安排部署,不遺餘力解決問題,青春無悔才能年少有為,志在民族才能厚積薄發。奮鬥将體現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身上,同民族一道拼搏,同國家一道奮進。

時代的号角已經吹響,少年壯志當淩雲。我們應該以優秀青年為榜樣,厚積知識技能,培養擔當精神,樹立遠大理想,擔當時代精神,奮力向前,為傳承接力時代精神而增添光彩!現以社區工作開展的實際行動表明,作為新時代青年,我積極進取,力争上遊,在實際行動中積累經驗,增長才能,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推薦心得 
《創新正當其時 圓夢适得其勢》
22級 應用統計專業  富睿楠

這是習近平主席在歐美同學會成立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講話的内容。閱讀過後,我能感受到主席對我們殷切的期盼和予以濃厚的希望。有了清末時期閉關鎖國的前車之鑒後,首先我們得敢于勇于“走”出去;在抗日戰争解放戰争的14年征戰中讓我們懂得了“落後就要挨打”這一道理,在列強們采用飛機大炮時,我們有的隻是土炮和步槍;落後不止是武器上的更是思想上的。所以在那時有一批學者留洋學習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學習。“學會了,帶回來”像我們熟知銘記的鄧稼先、錢學森,但其實留學後回來報效國家的偉人們更多,在科研、國防、教育等領域閃閃發光,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自己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輝史冊之上,讓後輩永遠銘記于心。這是上個世紀所處的時代大背景所需的,那麼幾十年後的今天呢?我們還需要“走”出去嗎?答案是肯定的。所謂生逢其時,當今所處網絡時代、科技發達交通便利,獲取知識的途徑多且便利,也更容易“走”出去。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留學人員仍需要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瞄準國際先進知識、技術、管理經驗。但同時也不能忘記創新創造,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賦。要勇于創新、敢于創新、志于創新。當前我國正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世界面臨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轉,各國間的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留學生們充當着溝通橋梁的作用,傳播好中國聲音、講述好中國故事。

魯迅曾經說過“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無論是否走出去、走出去多久,都不能忘記我們的祖國永遠歡迎我們,我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為國服務。無論身在何處,都是中華兒女的一份子,我們也不能忘記偉大複興中華夢,所做之事需無愧自己、無愧時代、無愧人民、無愧國家。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