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學院辦公室:89534639

學生工作辦公室:89534640

89534638

重點實驗室:89534290

實驗室辦公室:89534104

協同創新中心:80570780

與其坐而“聯想”,不如奮起“華為”

2019-06-02  點擊:

曾經的聯想可以說是中國科技企業的龍頭,記得小時候第一次進到學校計算機房的時候,一排排整齊的電腦,上面印着聯想的logo。我聽見老師自豪地給我們講:“咱們學校是全疆計算機硬件設施最好的學校,清一色的聯想,全部都是正版系統。”當時的我,抱着好奇與敬畏的心态,把電腦和聯想的logo刻在了腦海裡。現在回想看來,我很難相信,在那個時代等同于電腦的代言詞的聯想,是怎麼走到現在這個地步的。


       如果說互聯網企業都有一部重生史、涅槃史的話,那麼聯想無疑就是涅槃失敗的那個。要說起步,聯想比華為起步甚至還早了三年。1984年的中關村聯想就已經初步成型,當時的聯想以技術換取市場的想法,挖到了中國計算機領域的一尊大神級人物:倪光南。半年後,聯想推出的适用于pc機的“聯想式漢卡”當年就銷售了300萬。在華為還沒有起步的時候,聯想已經是一個年收入300萬的巨無霸了。請注意,是1984年的300萬元。也正是因為這款聯想式漢卡,1989年,公司正式改名為聯想。

曾經有一段時間,聯想是響當當民族品牌;而到了今天,聯想卻成了人人皆知的“美帝良心”----簡而言之,是因為資本,決定了技術。在輝煌的道路下,禍患的種子早已埋下。


      技術的研發,需要巨額的資本支持。在1987年的寶島,後來叱咤風雲的台積電成立。投資額度45400萬美元,而當時的聯想,收入不過千萬人民币。從來沒搞過芯片,甚至連繪圖工具都沒有。雖然倪光南院士為聯想開發了許多有價值的産品,但是巨大的研發開銷,已經讓本質還是商業公司的聯想感到了巨大的壓力。最主要的是,就像藥品開發一樣。計算機産品的開發也伴随着巨大的風險。不是每一個投入了巨資的産品都可以被市場所接納。況且,當時的聯想創始人發現,争奪市場不一定要靠技術的積累,更重要的是讓客戶滿意。


  相信每個科技企業都面臨過是要專心鑽研技術,還是把中心放在一些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是主打客戶滿意度的創意這樣的抉擇。很可惜的是,聯想選擇了後者,而華為選擇了前者。這個問題很難,如果選擇技術,萬一失敗,這間才起來的創業公司将面臨巨大的風險。而選擇後者,對于當時财力物力人力都有限的聯想而言無疑是更好的選擇。1999年,因為對國産cpu的看法不一,倪光南和聯想分道揚镳。這裡,埋下了聯想日後的禍患的種子。


    據說在當時倪光南院士離職的時候曾說:請不要解雇我的研究成果。遺憾的是,聯想内部無人回應。再後來,聯想公司幾乎裁撤掉了所有的技術研發團隊。徹底的成為了一家貿易公司。随後,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聯想更是堅定了自己的路子,遠離技術,多元化發展。


  倪光南院士在離職聯想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國産芯片方面。2001年4月,中國自主設計的第一枚嵌入式芯片“方舟一号”誕生。中國,終于有了自己的芯片。 之後,又有了“方舟二号”但是遺憾的是,方舟就如同windows的手機一樣,因為兼容性的問題昙花一現。這也側面反映出了自己制定規則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2004年,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一時間,聯想被視為中國品牌的驕傲,而聯想的“貿工技”模式被譽為神話。可惜的是,這确實是神話。僅此一次的神話。在此之後,1995年,聯想銷售額67億元,是華為的4.5倍;2001年,華為銷售額超過聯想,而截至2018年12月22日,聯想市值81億美元,而華為估值已超4000億美元,二者差距接近50倍。默默研發堅持、不斷搞創新的華為跑在了前面,而那個聰明的、隻看到眼前利益的聯想遠遠落後了。


      如今,華為已經遠遠超過了聯想。而聯想也曾有過轉變,2001年,新上任的聯想ceo楊元慶曾想重啟聯想的研究工作。奈何由于多年的延誤,人才的流失,技術的流失。最終,聯想的自救失敗了。就如同曾經失去了貝爾實驗室的AT&T一樣,聯想隻能把中心轉回銷售。


      其實,以當年聯想的實力,說不定中國可以擁有兩個“華為”。但可惜的是,資本蒙住了聯想的雙眼。從聯想放棄技術自研開始,我們所謂的民族品牌,就已經不存在了。


      今天的聯想,人設崩壞的比百度還要徹底。從本質上來講,聯想錯了嗎?我想難以定下結論。但是深究下來,聯想和百度的禍根都在于一點,那就是甘于現狀,不敢創新。這點,對于科技企業來說是緻命的缺陷。


      其實沒有企業願意背負罵名,隻是因為一路隻顧賺錢,才導緻了現在的惡果。


        與其坐而聯想,不如奮起華為!


關閉

Baidu
sogou